图片
匠析2025-07-29 18:00教案写到凌晨两点,作业批改堆成小山?教育界的“人机协同”时代已经按下启动键
深夜11点,某重点中学的教研室依然灯火通明。李老师揉了揉发红的眼睛,面前的教案才完成一半——明天要讲《岳阳楼记》的跨学科融合课,将文学与地理知识结合,可资料收集花了三小时,设计思路还卡在开头。“要是有个懂教学的AI助手该多好…”她对着电脑喃喃自语。
图片
这样的场景将在新学期彻底改变。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上,我国首款自主可控的教育垂类大模型“启创·InnoSpark”正式亮相,并宣布9月完成备案后开放核心功能,目标直指“百万教师的智能伙伴” 。
图片
教育专用“最强大脑”,国产大模型亮剑聚光灯下的演示屏上,一道初中函数题正在被AI拆解。面对学生卡壳的解题过程,系统没有直接抛出答案,而是连续追问:“图像和坐标轴有什么关联?”“试试用画图方式表示思路?”同时自动生成坐标系草图。
这是“启创·InnoSpark”的首次公开演示。不同于通用聊天机器人,这个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创智学院联合研发的教育垂类大模型,专为教学场景量身定制,基于国产“千问”基座自研。
“它不仅是知识库,更是智慧导师。”研发团队负责人周爱民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9月备案完成后,模型将开放教案设计、作业批改等核心功能,为全国教师提供基础设施级服务。
现场展示的古诗文创作辅导更显功力。当学生写出“春风拂柳绿”时,AI建议:“'拂’字轻柔,若配'戏’字能否增添动态?”随即生成杨柳与孩童嬉戏的意象画面——教学从知识传递升维到创造力激发。
图片
三大突破,直击教师最痛难点为什么教育专用大模型被寄予厚望?团队首席专家袁振国教授道出关键:通用AI在价值观引导、个性化教学、创造力培养上存在天然短板。
“启创·InnoSpark”的突破正在于此:
价值观引领:基于10万+精选教育语料训练,融入中国特色育人导向。一堂物理课可自然关联“天宫课堂”的科技自立案例;创造力激发:创新引入“神经坍缩理论”,破解教育数据的长尾分布难题。系统能自动生成跨学科教案框架,比如将杜甫诗作与唐代气候变迁结合;个性化学习:支持学情诊断与情感交互。现场演示中,AI根据学生错误步骤精准定位函数概念混淆点,并推送针对性练习。图片
“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1.0”26日在上海发布。(华东师范大学供图)
“教师减负50%不是口号。”一位试用教师举例:设计“浮力原理”与“海洋地理”融合课时,AI十分钟生成初稿,她只需圈选关键段落提出修改意见,系统立即补充了潮汐发电的实景视频素材。
人机协同,重塑未来教育生态教育变革的浪潮已势不可挡。论坛上,同济大学郑庆华院士断言:教育主体正从“师生二元”转向“师-机-生三元”,未来将呈现互教互学、虚实一体的新形态。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看得更远:“教育大模型不是技术玩具,而是重构教育生态的'新基座’”。该校连续五年在WAIC发布智能教育成果——从2021年“三维智适应系统”到如今的垂类大模型,标志着中国智能教育范式的成型。
同步发布的还有全国首套《大中小一体化人工智能通识教材》,覆盖K-16全学段。这意味着从小学到大学,AI素养教育将实现贯通培养。
图片
9月的教室将迎来历史性改变:当语文老师输入《荷塘月色》课题,AI瞬间推送朱自清创作背景、月相变化动图和通感修辞训练题;数学教师轻点屏幕,系统根据上周作业数据自动生成分层习题……而老师们省下的3小时,正转化为与学生一对一的思维启发时间。
技术不会替代教师,但会用技术的教师必将替代不用技术的教师。教育智能化的巨轮已经启航,你准备好登船了吗?
作者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垒富配资-配资实盘正规平台-配资之家网-实盘配资网站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