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们,你们还在书海里迷茫吗?我找到了一本超燃的神作,必须分享给大家!这书一打开,我就被它的节奏带着走,情节紧凑,角色个个鲜活。每一个转折都让人心跳加速,我甚至熬夜追完还意犹未尽!如果你想要一次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千万别错过这本,快来感受这份震撼吧!
《看得见的世界史·德国》 作者:肖石忠
前言
在西方列强中,有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国家。它的历史几经大起大落,命运曲折多舛,民族性格矛盾弥漫;既给世界制造过深灾大难,让人谈之色变,又为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让人无比艳羡。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廊,跨过德意志的三大帝国,走进普鲁士,进入高大茂密的条顿森林,抵达德国历史的起点。
歌德曾经说过:“德国无足轻重,只是每个德国人才有意义。”这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德国的特点。德国既孕育过马克思、恩格斯这样杰出的社会主义“红色导师”,又涌现出贝多芬、巴赫、歌德这样的艺术奇才和老毛奇这样的“西方兵圣”,更催生出俾斯麦、阿登纳这样的政治天才和威廉二世、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几乎每一个人的身影都能让德国的历史鲜活地浮现于世人眼前。
为什么德国会成为这样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也许德国人独特的民族品质和民族精神可以给出答案。诗人海涅曾经说过:“德意志民族不是一个轻举妄动的民族,一旦它走上任何道路,就会坚韧不拔地把这条道路走到底。”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执着死板确实是德国人的一贯特点,如果把这种精神用在正道上,会做出骄人的业绩;但是,如果走上错误的道路,也会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这也许就是问题的根源。
为其奇迹惊叹,为其罪行扼腕,阅读德国的历史,你一定会受到深深的震撼。
1
法兰克时代的项链
这串项链出土于德国的Niederbreisig,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串项链应为500年到600年,法兰克王国时期的文物。整串项链长约74.5厘米,由玻璃、琥珀、贝壳和陶制品组成,代表了当时法兰克手工艺品的普遍水平。
2
狮形水罐
水罐出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是13世纪末或14世纪初的贵族用品。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整个水罐高24.2厘米,是由铜合金铸成。
3
萨克森选侯的骑士盔甲
这副骑士盔甲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其为16世纪德国奥格斯堡盔甲师安东·佩芬豪泽作品,高98.2厘米,是萨克森选侯珍藏的12副盔甲之一。在当时的德意志,贵族骑士之间的比武竞技非常流行,因为禁止攻击腰部以下,所以没有配备腿部护甲。
4
壁炉前面的屏风
这件屏风被发现于德国的沃尔夫斯堡,约为18世纪中期的贵族物品,屏风四周为雕刻后镀金的橡木,中间的丝绸面板应为原物损坏后替换上去的,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5
诗人席勒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是18世纪德国最著名的诗人和哲学家。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先后写下了《华伦斯坦三部曲》《玛丽亚·斯图亚特》《奥尔良的姑娘》(1802年)《墨西拿的新娘》《威廉·退尔》《欢乐颂》等作品。正是他发出了那声著名的感叹——“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6
“红男爵”的葬礼
1918年4月21日,有“红男爵”之称的德国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驾驶的飞机在索姆河战场上空被击落。为了表示对这位击落了80架协约国飞机的“一战”第一王牌飞行员的尊敬,英国人为其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正如这张拍摄在葬礼上的照片显示的那样:6名英军上尉为里希特霍芬抬起棺木,仪仗队在一旁鸣枪致敬,棺木上还摆放着一些英国飞行员送来的花圈。
7
回家的战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有数百万德国士兵沦为俘虏。在战争结束后,他们一部分继续留在战俘营,另一部分则被遣送回家。根据官方资料统计,截至1947年,大概有75%的德军俘虏或被判处了较轻的刑罚,或是被直接释放。那些被遣散的德国战俘们在离开战俘营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寻找交通工具,踏上回家的道路,尽快回家已经成为他们唯一的念头。
8
惊天一跪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的波兰首都华沙分外寒冷。来访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华沙无名烈士碑献完花圈后,默默无言地走到一旁的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突然双膝着地,跪在纪念碑前冰冷的大理石上!勃兰特这一超出礼仪的惊人之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1971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下跪的总理。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
垒富配资-配资实盘正规平台-配资之家网-实盘配资网站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