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敌人的队伍如潮水般一波波涌来,眼前却是一具具倒下的战士。张昌厚内心愤怒到了极点,他的心中涌现出一种极端的想法——与敌同归于尽。然而,他的理智迅速回到了现实。
“再这样下去,大家都走不了了。你们赶紧撤,我来掩护。”张昌厚低声命令道。
大家沉默,似乎都明白留下来掩护意味着什么,但无奈的局势让每个人的心情沉重。忽然间,一道年轻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团长,让我去!给我安排几个人,我一定能把敌人打下去。”
张昌厚转头望去,发现说话的竟然是年仅十七岁的司号长肖永银。他的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你年纪这么小,别胡说八道,战争可不是拿嘴皮子说出来的。”张昌厚试图制止肖永银的冲动,他以为年轻的肖永银不过是口头上激昂罢了。
“团长,我是真的。给我两个连,我准能打下来。如果我做不到,你砍我头。”肖永银坚持自己的观点,话语中满是信心与决心。
张昌厚看着他那稚嫩却坚毅的面庞,心中一动。自古英雄出少年,说不定这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年轻一代有机会去历练。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好,你带着两个连去,成功就能挽救局势,失败我们再想办法。”
展开剩余84%肖永银毫不犹豫地领命,带着两个连悄然潜入敌军阵地。
这场战斗的胜负,悬而未决。一个少年为何如此勇敢,他的心中到底有着怎样的信念?
1934年10月,川陕苏区爆发了反六路围攻战役,红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四川的八万多敌军在战斗中被歼灭,损失惨重,几乎所有的武器和弹药都被缴获。这一胜利虽大,但敌人并不甘心,反而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
四川各地的军阀联合抵抗红军,逐步形成了压倒性的压力。为了遏制我军,刘湘等人密谋与蒋介石联合,调动国民党军队进攻四川。
史称“川陕会剿”,蒋介石调动了两百个团,部分部队更是他的嫡系。经过十个月的苦战,红军在人员和物资上都已捉襟见肘,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局面。
“民穷财尽”,是总指挥徐向前对川陕根据地的总结。当时,粮草匮乏,基本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而持续的战争使得红军士气低落。
为了维持红军的战斗力,指挥部决定撤出川陕根据地,转移至川西北。可谁料,撤退计划早已被与国民党勾结的川军盯上,形势变得更加危急。
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接到命令,负责在大岗山阻击敌军,为主力队伍争取撤退时间。然而,面对敌军人数几倍于自己的情况,三十三团的战斗变得异常艰难。
张昌厚作为团长,看到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心中不禁涌起愤怒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无能为力,决定拿命去换取队员们的生还,他要用自己的牺牲来掩护队伍撤退。
然而肖永银并不赞同团长的决定。他觉得还有更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巧妙的策略将局势扭转。肖永银作为司号长,心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不愿看到团长和其他战士就这样牺牲。
“团长,这样做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我有办法带领大家成功突围。”肖永银说出自己的想法。
张昌厚沉默了片刻,眼神中带着不舍与迟疑。虽然肖永银年纪尚小,但他的眼神坚定且果敢,最终,他答应了肖永银的请求。
肖永银意识到,这一场行动的成败,自己是唯一的保障。他带领两个连悄然潜行向敌军指挥部进发。
夜色昏暗,敌人的警觉性下降,肖永银和战士们顺利摸进敌军指挥部,成功摧毁了敌军指挥系统。敌军一片混乱,张昌厚趁机带领队伍突围成功。
然而,肖永银在执行任务时不幸受伤,倒在了战场上。张昌厚见到他浑身是血,痛心不已。肖永银在担架上仍然未曾恢复意识,团长心如刀绞。
尽管医生束手无策,认为肖永银已经无望,但第三天他居然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尽管如此,他的身体状况依然极度虚弱,无法言语,只能微微颤动嘴唇。
然而,队伍前方的险路并未因此改变,雪山、草地、寒冷与饥饿的考验接踵而至。对于伤势未愈的肖永银来说,这一切变得几乎不可能承受。
“你必须留下来养伤,等身体恢复后再来找我们。”其他队员劝道。
但肖永银坚定拒绝了,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和大家一起前进。
在此时,路过的许世友得知肖永银的情况后,感叹他如此年少却有如此胆略与才智,决定让他继续跟随队伍。“既然不想留下,那就抬着走!”许世友当即下令。
肖永银成为了唯一一个在长征途中被抬着行进的普通战士。张昌厚与战友们无不感激许世友的果断决定。如果没有这次救助,肖永银或许再也无法完成革命的使命。
肖永银后来曾回忆,若没有许世友的帮助,他的命运可能已经改变。若是留在当地,或许他会被敌人追捕并丧命。
从小在贫苦家庭中长大的肖永银,目睹了父亲肖治学为实现革命理想而英勇牺牲,也因此立下了投身革命、改变命运的誓言。
肖永银出生于1917年,年少时便目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他的父亲肖治学在早年便加入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力求解救贫苦百姓。
然而,肖治学的革命之路并未长久,他早早被敌人杀害,母亲也因长期受到压迫而去世。家中的重担全部落在年幼的肖永银身上,甚至不得不靠做工维持生计。
十三岁那年,肖永银失去了所有亲人,孤独的他将所有的愤怒化为动力,立志走上父亲未走完的道路,投身革命。
这位从社会底层走出的少年,最终凭借不屈的意志与卓越的才能,成为开国少将,为党和人民贡献了一生的力量。
2002年4月29日,肖永银带着革命的荣光安然离世,完成了自己、父亲和全体人民的梦想。
发布于:天津市垒富配资-配资实盘正规平台-配资之家网-实盘配资网站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