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是什么军衔?”
这是1980年代初,我军一个代表团在抵达美国后,美方接待人员问代表团团长胥光义的一个问题。当时,胥光义已深知对方的意图——他们希望通过军衔来确定接待规格。对于这一询问,胥光义感到为难,因为在1955年,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然而,随着我军在1975年取消了军衔制,这个问题成了他难以回答的困境。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美方接待人员只能上报上级,最终估算胥光义的军衔为“四星上将”,即和平时期美军的最高军衔。这次从美国回来后,代表团成员普遍感到一个深刻的体会——没有军衔制,国际交往时会面临许多不便。
邓小平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深感事情的严重性,感叹道:“实行新的军衔制,确实该提上日程了!”
展开剩余84%1950年代中期,新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复兴,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后,整个国家的士气高涨,军民情绪激动。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决定实施一项大规模的举措。1955年,中央军委发布了重要的文件——《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这立即引起了全军上下的广泛关注。
1955年2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官服役条例》,同时,毛主席正式签署文件,宣布1955年内将全面完成军衔授予工作。党中央这一系列举措的发布,引发了军内外的热烈反响。许多战士欢欣鼓舞,纷纷表示:“太好了,我们也终于能授衔了!”
实际上,关于军衔的事,党中央早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央军委发布指示时,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已在前期为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军衔评定分为多个层级:元帅和大将的名单由军委直接决定;少将至上将的名单由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提出,并报中央军委批准;而校官的名单则由各总部、军兵种和大军区提交,由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统一审核。
在进行中将和上将的评定时,罗荣桓亲自主持讨论,确保每一位将领都能得到公正评定。而对于少将的评定工作,罗荣桓委托了徐立清、赖传珠等人负责,遇到难题时再由他亲自主持解决。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军委终于在1955年9月召开了总结会议,毛主席在会上主动提到不希望授予自己元帅军衔,并且建议,那些已经调任地方工作的军队干部也不予授衔。
在这次会议中,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也都主动表示不需要军衔,甚至朱德总司令也表示要推辞元帅军衔。毛主席听后微笑着劝道:“总司令就别推辞了,没有你,这军衔也评不下去!”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授衔授勋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典礼结束后,参加授衔的将领们纷纷前往休息室稍作休息,准备参加后续的酒会和文艺晚会。晚上的庆祝酒会由周总理主持,尽管毛主席因公未能出席,但整个气氛依旧热烈。酒会过后,怀仁堂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晚会,顿时气氛轻松愉快,歌声四起,欢庆气氛弥漫整个会场。
就在这时,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突然到场,全场起立鼓掌。看到领导亲自出席庆祝活动,所有将领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幸福。毛主席入座后,大家依然久久未能坐下,毛主席笑着示意大家入座,演出才正式开始。
1955年的军衔授予仪式不仅标志着新中国军队的正规化步伐,也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军衔制的实行在很多将领看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并使各兵种之间的协调指挥更加高效,从而促进了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
然而,尽管军衔制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仅仅实施了10年后,党中央就决定取消这一制度。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许多将领对军衔制抱有疑虑。比如在1958年的一次军委会议上,部分将领认为军衔制不符合我军实际,建议应当取消。
毛主席对军衔制也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军衔制度存在“等级制”的问题,可能导致一些未曾参与过激烈战斗的军官,凭借军衔来与普通士兵脱离群众,形成不必要的隔阂。这种情况与国民党时期的做法十分相似,影响了军队的凝聚力。
彭德怀元帅也曾公开表示自己不喜欢肩章上的“元帅”徽章,并多次表示,自己更愿意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而不是被称为元帅。这种对军衔制的反感,反映了不少将领的心态。
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1964年,党中央决定对军队和地方干部的薪资进行调整,以减少工资差距所带来的不平等现象。此时,贺龙元帅和总参谋长罗瑞卿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提出是否要取消军衔制度。毛主席听后立刻同意,并表示:“取消,搞掉那块牌牌!”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65年2月18日,国防部正式通知:中央已决定取消军衔制度,相关法律程序正在办理中。最终,1965年6月1日起,我军正式废除了军衔制度,官兵们摘掉了55式帽徽、军衔肩章、领章以及各种军兵种符号,统一佩戴全红五星帽徽和领章,标志着军衔制的历史终结。
自1965年起,我军进入了长达20余年的“无衔期”。在这期间,由于缺乏明确的军衔标识,导致了许多指挥管理上的不便。比如,1979年一场重要军事行动中,坦克兵和其他军种的队伍在道路上发生拥堵,没人能站出来指挥秩序。类似的问题频繁出现,这让不少将领感到困扰,同时也影响了我军在国际交流中的形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军高层意识到恢复军衔制的迫切性。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这一问题非常敏感,深知恢复军衔制的时机已经成熟。虽然当时军队存在规模庞大、官兵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但邓小平认为,恢复军衔制的时机已到。
1980年3月,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就恢复军衔制提出了几点考虑:一是便于指挥和管理;二是能够激励先进,军衔作为外部标志能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三是有助于国际交往。1982年初,中央军委正式决定恢复军衔制,为此开始了全面准备工作。
1988年10月1日,新军衔制正式实施。全体官兵更换新军装,佩戴新的军衔标识,展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军正规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充分体现了军队现代化的发展。
发布于:天津市垒富配资-配资实盘正规平台-配资之家网-实盘配资网站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